政策法规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时间
    08 2009-05
  • 转载来源

    中山市政府网

    admin

  • 浏览次数

    1163

  • 分享

(中山)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2009-05-08 来源:中山市政府网 admin 浏览次数:1163

分享:

中府〔2009〕18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快建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提出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多项重要决定,提出要在全省尤其是珠三角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作为珠三角的主要城市之一,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市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具体举措。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打造“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现实选择。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我市制定了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行动纲领,规划了至2011年人均GDP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2010年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9%等发展目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营造适宜创业的优良环境,巩固提升我市现有的创业水平;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平台,培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企业与创新人才;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人居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珠三角率先打造出具有中山特色的优化发展示范区。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市发展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相继凸显,集中表现为要素制约明显、环保压力增大、外需带动减弱、发展成本上升、镇区发展不平衡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转变当前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协调;有利于主动适应趋紧的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应对外部风险的实力;有利于促进镇区均衡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专业镇经济与组团式产业带;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强产业协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初级工业化向高级工业化演进的加速器。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最终发展成为体系健全、技术先进、结构高级的工业化国家。当前,我市同样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遵循了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重要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发展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将我市打造成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的主力市,争当全省现代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9:39;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比例为2:50:48;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现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主体,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技术自主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发挥既有区位、产业、人文、社会管理等综合优势,继续走产业集聚发展道路,强化产业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在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打造有中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3、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4、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原则。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互动,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

5、坚持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原则。合理控制开发密度,有序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培养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产业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

6、坚持开放合作原则。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内外资的利用水平,引导产业资本更多地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

(一)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风力发电、物流装备、游艺设备、纺织机械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配套服务能力;引进大型船舶制造企业,鼓励发展船舶制造业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船载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加快推进船舶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以自主品牌、技术为主的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游戏游艺设备、港口物流设备、纺织机械等成套专业设备。

(二)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型环保。重点发展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通信、新一代数字化音视频产品,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加快发展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及新产品、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高地;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及特种功能、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鼓励发展污染物处理设备等新型环保产业;努力发展数控机床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家电、纺织服装、家具、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品牌为龙头,重点开发节能、环保、网络和时尚型家电;实施“名牌名师”战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档次,提高影响力;发展美观耐用、智能型的高档五金制品;以科技进步促进家具行业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上档次,积极承担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商务与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六个产业。重点是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进驻,培育发展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会计法律、咨询策划、专业会展等各类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完善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产品中试、产品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一批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