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江门APP
五邑大地,侨脉绵长。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格局。
从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帆影,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浪潮,江门籍侨胞始终以赤子之心为纽带,以商情、乡情为桥梁,在推动家乡与世界经贸合作的舞台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既是“江门制造”走向全球的推广者,也是国际资源引入家乡的牵线人,更在新时代“侨都赋能”工程中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让“中国侨都”的名片在全球舞台愈发闪亮。
声传万里:
以侨音为媒 搭建商贸信息枢纽
“每一届广交会,我都要带着海外合作伙伴逛逛江门企业的展位,让他们看看家乡产品的进步。”在第136届广交会上,美东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蔡裕明的身影格外忙碌。这位参加广交会20余年的“老广交”,亲眼见证了“江门制造”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创新的迭代升级,更用自己的“侨商朋友圈”为家乡企业铺路搭桥。在他的带动下,美国采购商对江门的智能化家电、高端家具兴趣浓厚,不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侨胞的声音,是江门对接全球市场的“活雷达”。他们扎根海外多年,熟悉当地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和消费习惯,总能第一时间将精准的商贸信息传递回家乡。在巴西,里约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郑艳蓉发现当地600多家咖啡厅对不锈钢器具的巨大需求后,立刻联系江门企业对接,促成专项合作;在英国,江门五邑商会会长梁迪新凭借中餐厅积累的人脉,向当地商超推荐新会陈皮、台山鳗鱼等特色农产品,还针对欧盟标准提出包装优化建议,助力“邑品出海”突破壁垒。
这种信息互通的桥梁作用,在新兴市场开拓中尤为突出。2025年3月,巴拿马城举办的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上,来自五大洲的侨领共同发布全球采购平台,实时共享拉美、非洲等地区的采购需求,助力“江门制造”高效触达全球市场,进一步推进“买全球、卖全球”。“巴西市场对新能源产品需求激增,江门的光伏组件和新能源叉车很有竞争力。”巴西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创会会长陈文添在大会上的分享,很快促成多家江门企业与巴西经销商的对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江门对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保持快速拓展势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其他金砖国家的占比分别达47%、21.6%、13.4%,侨胞搭建的信息网络功不可没。
从广交会的面对面推介到跨境线上的实时对接,从传统商贸展会到数字采购平台,江门籍侨胞始终站在信息传递的最前沿。他们用乡音打破语言隔阂,用信誉化解合作疑虑,让江门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少走弯路,更让世界看到“江门制造”的硬实力。
行践初心:
以侨力为基 构建双向投资生态
如果说信息传递是“软纽带”,那么侨资回归、外企引入就是“硬支撑”。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桶金”到如今的高质量投资,江门籍侨胞以实际行动践行“造福桑梓”的承诺,构建起“侨资回流+海外引智”的双向投资生态。
侨资企业早已成为江门产业发展的“压舱石”。1991年,鹤山乡亲冯广源随父回乡创办雅图仕印刷,如今企业已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印刷工厂之一;1992年,大长江集团落户江门,随后迅猛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之一;李锦记落户新会以来持续壮大,从单一酱料生产发展到300多种产品的产业集群,销售至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江门累计吸引侨资超282亿美元,雅图仕、无限极、大长江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侨资企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引侨资”的同时,侨胞更积极“引技术、引项目”。旅泰侨领、泰中侨商联合会会长邝锦荣将泰国的海鲜冷链技术引入江门,还牵头推动中泰孵化器合作,助力江门高科技企业走进东南亚;秘鲁侨领区仲贤积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民族事业中,不仅将家乡开平的水口卫浴、隔壁佛山的陶瓷等产品销往南美,更是把南美洲的红酒、东南亚的天然乳胶等产品带到大湾区,致力倡导并给大湾区市民提供“高端品质+健康生活”完美搭配的生活选择。
“以侨引商、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2025年11月,巴西客商在台山乡亲朱俊锋的牵线下来到江门,深入考察医疗器械、新能源叉车企业,对产品品质和全自动化生产线赞不绝口,当场与两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种“侨领牵线+实地考察+精准对接”的模式,已成为江门吸引外资的重要路径。
江门市的精准服务更让侨力如虎添翼。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落地,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立,16个海外法律服务站提供“零距离”支持,“授权见证通”实现跨境公证5分钟办结。“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完善,我们引商回乡更有底气。”澳门江门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甄瑞权不仅自己在江门投资食品企业,还积极推介港澳企业家来江门发展。
望启新程:
以侨智为翼 共绘开放发展蓝图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的历史节点,江门籍侨胞正以新生代崛起、平台升级、产业协同为抓手,为家乡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展望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华侨新生代已成为经贸合作的“生力军”。他们兼具海外教育背景与乡土情怀,擅长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合作空间。巴拿马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会长何小娟牵头筹备5年,推动2025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在巴拿马举办,创新“双展联动”模式,将江门商品展与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结合,吸引近800名海内外侨青参与,达成合作意向30余项;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则将教育与产业结合,在新会创办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开设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专业,为江门产业升级培养人才。2013年成立的江门市侨商总会青年会,激发青年侨商奋发图强、积极创新、服务社会的精神,近年来定期举办商会品牌活动“相聚一刻”,促进各青年商会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海内外青年力量。广东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门市侨商总会常务副会长兼青年会会长李本立说:“近年来,‘相聚一刻’活动突破了地域界限,除了在江门五邑地区举行外,还把活动拓展至印尼雅加达和美国洛杉矶,为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青年提供轻松交流的平台。”
平台升级让侨力聚合效应更加凸显。中国(江门)“侨梦苑”成为华侨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世界华商大会等平台精准对接资源;中拉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启用后,陈文添等侨领立即组织巴西采购商与江门企业开展线上对接。“未来我们计划在墨西哥建立‘邑品海外仓’,解决物流瓶颈。”墨西哥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伍国昌的设想,正得到家乡政府的积极支持。
产业协同成为新的合作方向。侨胞们立足江门产业基础,推动“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海外市场”的链条构建。梁冠军积极对接深圳高科技企业,助力江门承接成果转化;邝锦荣则计划将泰国的橡胶资源与江门的化工产业结合,打造跨境产业链。“江门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与侨胞的全球网络相结合,必将成为大湾区西翼开放引擎。”梁冠军对家乡发展充满信心。
面向未来,江门籍侨胞的桥梁作用将更加多元。在RCEP框架下,他们将助力江门对接东南亚市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他们正推动海外绿色能源项目与江门合作;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他们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让“江门优品”直达全球。正如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所指出的,华侨华人特别是新生代,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这份资源正在转化为推动开放发展的磅礴力量。
从百年前漂洋过海的艰辛创业,到如今联通四海的从容领航,江门籍侨胞的经贸情缘跨越山海、历久弥坚。在“侨都赋能”工程的深入推进中,这些遍布全球的“民间使者”将继续以心为桥、以商为媒,让江门与世界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共同书写新时代侨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